2025-04-23
当荣昌“卤鹅外交”成为现象级传播,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文旅康养学院敏锐捕捉时代脉搏,将网络流量转化为思政“增量”。4月22日,学院组织荣昌籍学生座谈会,以家乡文旅“破圈密码”为教材,引领青年在社会观察与志愿服务中深化家国认同,让“网红热度”淬炼为“青春担当”的生动课堂。
座谈会上,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张秀珊以“一只卤鹅如何撬动千万流量”为切口,引导学生从三重维度透视现象本质:
文化自信的“活化”实践
荣昌陶器“入窑一色出窑万彩”的柴窑技艺、夏布“轻如蝉翼薄如宣纸” 的千年织造,通过“非遗工坊体验游”“文创直播带货”等创新形式走向大众,印证“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”不仅是保护传承,更是以时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。
县域经济的“破局”逻辑
从“卤鹅专线”的美食IP串联,到“6・18 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”的全域营销,荣昌以“线上话题引爆—线下体验消费—文化价值沉淀”的完整链路,展现小县城激活大产业的“破局智慧”,为青年观察“乡村振兴”“产业融合”提供县域样本。
青年责任的“在场” 诠释
“当家乡成为‘网红’,谁来守护‘长红’?”张秀珊老师抛出的叩问直击核心:志愿服务不仅是提供咨询引导,更是以“青春言行”构筑城市文明的“活体窗口”,让游客从“一次性打卡”转向“持续性认同”,诠释 “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”的责任内涵。
学院将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参与荣昌区文旅活动志愿服务,以“五一” 志愿服务为起点,正式启动“家乡 + 院校”双元思政育人模式,延伸出“暑期非遗传承营”“金秋乡村振兴调研”“暖冬文旅惠民行动”,构建全年贯通的实践育人链条,实现从“单次实践”到“长效共鸣”的育人升级。
“思政教育的真谛,在于让青年在触摸家乡肌理中感知时代脉搏。”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表示,随着“青春文旅志愿服务团”整装待发,愿以“家乡发展”为教材、以“青年实践”为笔端的思政课,引领城职文旅学子在“网红流量”与“青春能量”的共振中,书写“小我融入大我”的时代答卷。